心理治療、諮商、輔導

了解並優先考慮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正如身體健康影響整體健康一樣,強大的情緒和心理基礎對於健康發展也至關重要。透過培育和支持心理健康,我們為年輕人提供應對生活挑戰和增強適應能力的工具。它使他們能夠有效地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培養積極的關係並降低行為和情緒困難的風險。透過將心理健康視為兒童生活的重要方面,我們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潛力,並在現在和未來過著充實、平衡的生活。

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的常見跡象:

  1. 食慾或體重的變化:飲食習慣的顯著變化,例如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增加或減少,可能表示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2. 持續悲傷或頻繁情緒波動:孩子可能會表現出長時間的悲傷、煩躁或情緒突然變化。他們可能看起來總是情緒低落或容易激動。

  3. 睡眠障礙:經常入睡、保持睡眠困難或做惡夢可能是焦慮、憂鬱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跡象。

  4. 社交退縮或孤立:如果孩子始終避免社交互動,更喜歡獨處,或對他們曾經喜歡的活動表現出興趣或參與度下降,則可能表示存在情緒困難。

  5. 學業成績不佳:學業成績下降或對學業突然缺乏興趣可能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兒童可能難以集中註意力、完成任務或保留資訊。

  6. 無醫療原因的身體不適:頻繁抱怨頭痛、胃痛或其他身體不適,即使經過醫療評估,也可能是情緒困擾的表現。

  7. 過度擔心或焦慮: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可能會對日常活動表現出過度擔心、對特定情況感到恐懼或經歷恐慌發作。

  8. 行為變化:明顯的行為變化,例如攻擊性、衝動、反抗或發脾氣的增加,可能表示潛在的心理健康挑戰。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常見跡象:

  1. 睡眠模式的變化:青少年可能會經歷睡眠模式的顯著變化,例如失眠(入睡困難或保持睡眠狀態)或嗜睡(過度嗜睡)。不規則的睡眠習慣或睡眠障礙可能表示有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2. 退出社交活動:對社交活動的參與或興趣顯著下降,與朋友或家人隔離,或更喜歡獨處,可能是心理健康問題的跡象。

  3. 持續性悲傷或情緒變化: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長時間的悲傷、煩躁或頻繁的情緒波動。他們可能看起來一直情緒低落,或經歷極端的高潮和低潮。

  4.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青少年可能會對他們曾經喜歡的嗜好、運動或活動失去興趣。他們也可能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或缺乏動力。

  5. 煩躁或憤怒增加: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高度煩躁、憤怒爆發或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可能很容易感到沮喪或對壓力源的容忍度較低。

  6. 注意力不集中或學業成績下降:難以集中註意力或完成任務可能是心理健康問題的跡象。青少年可能難以記住資訊或表現出學業成績下降。

  7. 食慾或體重的變化:飲食習慣的顯著變化,例如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增加或減少,可能表示有飲食失調或憂鬱等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8. 藥物濫用:增加飲酒、吸毒或從事涉及藥物的危險行為可能是潛在心理健康問題或試圖應對情緒困難的跡象。

  9. 自殘或自殺意念:青少年可能會做出自殘行為,例如割傷、燒傷或擊打自己。他們也可能表達自殺的想法或談論想要死。這些跡象需要立即關注和乾預。

  10. 過度擔心或焦慮:青少年可能會經歷過度擔心、焦慮或恐慌發作。他們可能會被壓力壓垮,經歷強烈的恐懼或恐懼症,或表現出迴避行為。

心理諮詢

  • 我們所有的心理學家和諮詢師都是高技能、經驗豐富且具有資質認證的專業人士,他們深入了解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社交、學習、情緒和行為需求,以及家庭的需求。

  • 如果孩子正在經歷壓力、焦慮、創傷或情緒、憤怒或行為方面的挑戰,尋求專業建議有助於確保他們的最佳發展、成長和適應。

  • 所有的干預都是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量身定制的,關注他們的優勢和興趣,同時解決挑戰或引起關注的問題,如過度擔憂、痛苦、悲傷、易怒、失落、發展延遲、社交溝通問題、注意力問題、認知缺陷以及家庭壓力和衝突等。

遊戲治療

  • 遊戲療法是一種經過充分研究和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法,適用於 3 至 15 歲之間正在經歷情緒、行為或學習挑戰的兒童。

  • 遊戲療法建立在兒童了解自己和他們在世界上的關係的自然方式,以及表達想法和感受的關鍵媒介的基礎上。

  • 透過使用玩具和創意的溝通方式,包括說故事、圖像和隱喻、沙盤遊戲、木偶、藝術和音樂,孩子們學會表達自己、改變行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相處。

家長輔導

  • 我們的家長輔導以「難以置信的歲月」育兒計畫和實證家庭療法為基礎。

  • 輔導員直接與幼兒和學齡兒童的家長合作,為他們提供促進積極親子關係的技能,並培養孩子的信心和適應力。

  • 透過根據每個家庭的動態和價值觀量身定制的私人輔導,父母可以在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中學習,與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並減少不良行為。

團隊

周碧潾博士
創辦人及兒童臨床心理學家

王靈恩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蕊蘋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 遊戲治療師

錢俊匡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Dr. Cherie Bera
臨床心理師(PSYD)

劉鏐
教育心理學家

黎詠琦
教育心理學家

何樂然
教育心理學家

Julia Byrne
藝術治療師

沈貝玲
心理輔導師

黃琛焙
心理輔導師